文|回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相关图片
前言
高达75亿美元的分红计划,正在昔日疫苗之王科兴生物内部启动。这项本应是公司业绩回报的财务决策,如今却预示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控制权战争走向终点。
这笔巨额资金并非扩张的信号,而是内部清算的标志,一场关于百亿现金的争夺,正将这家企业推向其结局。
相关图片
一份从天而降的巨额战利品
所有战争都围绕战利品展开,科兴的战利品,是一笔来自时代的横财,它并非源于数十年苦心经营,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在短短三年内催生出的财富奇迹。
核心子公司科兴中维,仅2021年一年,就创造了超900亿人民币的惊人利润。当创造利润的明星产品“克尔来福”悄然停产,公司账上依然静静躺着超过100亿美元的现金。
相关图片
这笔巨款像一个被风暴冲上岸的宝箱,诱惑着每一个有权染指它的人。
更有趣的是,在母公司科兴生物的股东们被遗忘的七年里,子公司科兴中维早已是个慷慨的“分红奶牛”,其少数股东,如中国生物制药,已提前将超70亿人民币的红利收入囊中。
财富分配的极度不均,为日后总决战的爆发埋下了最原始、也最易燃的火种。
相关图片
三股势力的牌局
牌桌上从来不是两个人的对决,而是三股力量的兴衰、背叛与重组。
第一股,是创始人尹卫东的“守成者联盟”。这位技术出身的掌舵人,联合着赛富、维梧等老牌资本盟友,构成了公司的管理核心。他们是这艘船的初代船员,试图在惊涛骇浪中维持旧有航线。
相关图片
第二股,是联合创始人潘爱华的“出局者集团”。这位北大背景的商人曾是尹卫东的合伙人,却在2016年的私有化内斗中反目成仇。
随着他本人因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罪名锒铛入狱,这股势力已然瓦解,其残部或被吞并,或作鸟兽散。
潘爱华的倒下,为牌局清出了一个位置,也让第三股力量浮出水面。
相关图片
他就是李嘉强,一个华裔科学家和他控制的强新资本。他像一个耐心的猎手,最初以尹卫东盟友的身份入局,又在乱局中与潘爱华短暂联手。
最终他利用前两股势力斗争留下的权力真空,凭借对规则的极致运用,成为了独立的“闯入者”。
相关图片
从法律到拳头的斗争
为了争夺百亿美金的支配权,战争的手段从文明世界,一路堕落到原始丛林。
最初的武器是资本与法律,充满现代商战的冰冷与精密。尹卫东一方曾祭出“毒丸计划”,试图稀释对手股权,却被一纸来自英国枢密院的判决彻底击碎。这场跨国诉讼,成为李嘉强撬动整个权力天平的关键支点。
相关图片
当规则无法达成目的,冲突便升级为野蛮的全武行。断电、抢公章、强闯办公室,这些如同黑帮电影的桥段,真实地在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上演,将精英间的斗争拉低到最粗鄙的层面。
而那笔75亿美元的分红计划,则是李嘉强方在夺取董事会后,投下的最重磅武器。
这笔钱,既可以收买人心,巩固股东支持。也可以在败局注定时,用“焦土战术”将一个现金充裕的公司彻底掏空,不给对手留下任何有价值的遗产。
相关图片
监管是最后的防线。不堪其扰的纳斯达克,早在2019年就以“治理失效”为由,将科兴强制停牌。这把悬顶之剑,将所有小股东的利益与希望一并锁死,让他们成为神仙打架中代价最惨重的凡人。
战争的节奏在2024年被骤然加速,两场关键战役将公司的治理混乱推向了顶峰。
相关图片
一月是一场兵不血刃的“闪电战”。李嘉强方凭借英国法庭的尚方宝剑,成功颠覆了多年前的股东大会决议。旧董事会被解散,李嘉强如愿坐上董事长之位。旧秩序在法律条文的宣告中瞬间崩塌。
七月则是一场荒诞至极的“白刃战”。在一场由李嘉强方召集的特别股东大会上,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相关图片
当李嘉强宣布休会后,尹卫东方的股东们拒绝离场,在会场内自行“加时”,投票罢免了李嘉强,并选出了一个全新的董事会。
一场会议两个结果,一家公司两个董事会,科兴生物的治理,至此已名存实亡。
相关图片
结语
无论谁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他所接手的,都可能只是一个被反复争抢、掏空血肉的躯壳,科兴的故事,并非个例,它与曾经的万科、国美一样,都在用惨痛的代价警示着一个朴素的商业常识。
当股东的私利凌驾于企业的存亡之上,当内部的斗争吞噬掉所有的发展精力,再伟大的开端,也终将走向一个落寞的结局,战争的硝烟或许还未散尽,但属于科兴的黄金时代,早已无可挽回地落幕了。
相关图片
宝利配资-配资排名-配资炒股之家-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