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遭遇“寒流”!这帮习惯了拿高薪不管战绩的国脚们,最近怕是要慌了——他们的“金主爸爸”们,一个接一个开始撤了。
先说蒙牛,去年还花大价钱把国足队服印上自家logo,现在官网首页都找不到国足相关宣传;耐克更直接,原本定制的训练服订单悄悄缩了水,听说连球员更衣室的广告牌都换成了其他品牌;怡宝和平安那边,原本谈好的年度赞助合同,现在都卡在法务部走流程,估计悬了。最逗的是比亚迪,上个月刚签了7500万的意向书,结果这两天公关部急急忙忙发声明:“合作暂缓,以官方消息为准。”明眼人都懂,这“暂缓”基本等于黄了。
为啥赞助商集体撤退?说白了,钱花得不值当。以前企业投国足图的是曝光度,可现在呢?看国足比赛的观众越来越少,电视收视率跌得比股市还快,线上直播弹幕里全是“退钱”“解散”的骂声。我邻居张哥是蒙牛经销商,前几天跟我吐槽:“以前进超市,国足联名款牛奶能多卖两成,现在摆那儿都没人瞅,仓库都快堆成山了。”企业投钱是为了赚钱,不是做慈善,既然看不到效果,撤资是最理性的选择。
没了赞助,国足的日子可不好过。训练场地费、外教工资、球员奖金,哪样不要钱?听说现在有些年轻球员已经开始担心发薪日了,以前那种“反正有赞助兜底,输赢无所谓”的劲头,明显松了。有老教练私下跟我说:“现在的队员,上场前问的不是战术,是这场比赛有没有额外奖金;踢完球聊的不是技术,是哪家俱乐部给的转会费更高。”这哪是踢国家队,分明是把职业当副业。
网上有人提议:“干脆解散国足得了!把钱省下来搞省级联赛,像苏超、赣超现在多火啊,老百姓看得起劲,说不定还能选出好苗子。”这话听着解气,可真要操作起来,没那么简单。苏超、赣超确实有两把刷子,比如赣超最近搞了个“乡镇联赛”,农民球员也能上场,观众挤得场边水泄不通,但这更多是民间热情,真要和国家队衔接,中间缺的是系统的青训和人才输送。就像我家楼下踢野球的老王,技术是不错,可让他打国际比赛?连越位规则都未必搞明白。
不过,“解散”这俩字确实戳中了痛点——国足现在的问题,不是没钱,是没动力。球员拿的是全世界顶级联赛的中游薪水,踢的却是连东南亚球队都踢不过的比赛,换谁谁也不乐意拼命。以前总说“职业球员要讲荣誉感”,可荣誉感能当饭吃吗?当球员发现好好踢和随便踢都能拿一样的钱,谁还愿意多跑一步?
所以,与其喊“解散”,不如动点真格的。比如把赞助费和联赛分红挂钩,球员表现好、球队成绩涨,奖金自然多;表现差、输得太难看,薪水直接砍半。再比如学学日本,国脚必须定期去低级别联赛锻炼,踢不上主力就下放,让年轻人有盼头。毕竟,足球是踢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
现在这股“寒流”来得猛,说不定是件好事。以前国足像块吸金的海绵,钱投进去连个响都听不见;现在海绵被挤干了,反而能逼着各方想办法——企业不再盲目投钱,足协得琢磨怎么让比赛好看,球员得明白“饭碗”得自己挣。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宝利配资-配资排名-配资炒股之家-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