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我和我的祖国震撼全场的中国第一男中音廖昌永,曾是四川大山里连皮鞋都买不起的穷小子。现在贵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他,每次提到岳父母都红了眼眶:没有他们,我可能还在岷江边上放牛。
1968年,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农村。父亲早逝后,全家靠母亲和三个姐姐种地为生。12岁那年,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转学阿坝州,在听不懂羌语的教室里,唯一能听懂的只有广播里关牧村的金风吹来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每天在铁索桥上对着岷江练声的少年,后来竟成了中国声乐界的定海神针。
考上海音乐学院那年,廖昌永兜里揣着全家凑的100块钱,赤脚淌过上海的暴雨去报到。宿舍里,他用瓷缸泡面时,隔壁床的同学正用进口CD机听歌剧。但命运的转机,往往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1990年,廖昌永在琴房偶遇弹钢琴的王嘉。这个出身音乐世家的姑娘,第一次听到他唱黄河颂就愣住了,那声音像从黄土高原滚下来的惊雷,带着野草的倔强。可廖昌永连件像样的衬衫都没有,每次约见面都故意绕开食堂,生怕被人看见他只买最便宜的菜。
展开剩余63%王嘉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不仅偷偷把饭卡塞给他,还匿名每月寄50块钱。直到两年后廖昌永收到汇款单,才发现收款人一栏写着王嘉。这个在音乐学院被称为钢琴公主的女孩,竟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了两年地下资助人。
当王嘉带着廖昌永回家见父母时,他紧张得手心冒汗。没想到开门的王父一把搂住他:早就听说你在琴房练声到凌晨,这股子狠劲比什么学历都强!更让廖昌永震惊的是,王父当场拍板:从今天起,你的任务就是唱歌,钱的事我们来扛!
这简直比姜子牙遇文王还传奇!要知道,在90年代,王父的资助相当于现在年薪百万的人养着个穷学生。但这对开明的父母,愣是把这个毛脚女婿当成亲儿子宠。廖昌永回忆:第一次去岳父家,他们特意炖了土鸡,说山里孩子要补身体。
有了后盾的廖昌永,像开挂一样横扫国际奖项。1996年,他在法国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中,用斗牛士之歌震得评委全体起立鼓掌。比赛主席阿兰·朗塞隆表示:这是25年来最完美的男中音!更绝的是,他在一年内连夺三项国际大赛冠军,把多明戈、卡雷拉斯都唱服了。
2005年,廖昌永用积蓄给岳父母买了上海的江景房,房产证只写二老名字。每年春节,他推掉所有演出,带着妻子回岳父母家包饺子。岳母生病时,他在ICU外守了三天三夜,比亲儿子还贴心。
有人说廖昌永是现代版俞伯牙,但他的故事比典故更温暖。当年那个在铁索桥上喊嗓子的少年,现在成了培养出200多位国际大奖得主的院长。他拒绝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高薪邀请,说:我的根在中国,要让全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他把感恩刻进了DNA。每次带学生去采风,他都要讲自己的故事:没有姐姐们卖猪仔凑学费,没有王嘉一家的资助,就没有今天的我。这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劲儿,让无数网友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发布于:江西省宝利配资-配资排名-配资炒股之家-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